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 摄影报道
金秋雨夜。一个让人难过的消息传来:马老(马识途)的弟弟马子超在成都去世,享年95岁。该消息得到马老家人确认。马子超与哥哥马识途感情甚笃。就在不到3个月前,2018年6月24日,《马识途文集》在四川图书馆首发,马子超还亲自到现场,为哥哥助阵。虽然身体瘦弱,但他在家人的搀扶下早早来到现场。马子超当时对封面新闻记者表示,五哥(马识途)出文集,家人都为他感到高兴。他还回忆起五哥百岁时所立的一个五年写作计划——再写新书。“当时我说,你都100岁了,还有五年计划?五哥当时就表示,他要老当益壮完成这个五年计划。”
马家兄妹4人,后排站立者是马子超。
马子超。封面新闻记者拍摄于2018年6月24日于四川图书馆。
马老的哥哥马士弘,105岁的抗战老兵马士弘,于2016年5月在成都去世。马识途与弟弟马子超得知了消息,立即赶到马识途家。悲痛中的两位老人,见面的第一件事就是抱在一起,双眼含着热泪。家人怕他们过度悲痛而伤了身体,轻轻将两位老人拉开。马万梅说:“说好不能哭的,这是喜丧。”两位老人虽然被拉开了,但他们坐在一起依然眼含热泪,相顾无言。
马子超,其人生旅程很大一部分是和成都电影院的发展重叠在一起。 上世纪30年代中期,电影成为蓉城很多人娱乐消遣的重要方式之一。马子超就在这个时候升入初中,开始接触电影。1933年,马子超刚读初中一年级,仲夏的某一天,他在当时位于人民公园的大光明电影院接触到人生中第一部电影,“具体看的什么已经忘记了,但应该是一个武侠题材,因为我那段时间痴迷于武侠小说,看完电影兴奋了一个星期。”
马子超。封面新闻记者拍摄于2018年6月24日于四川图书馆。
1951年下半年,一个寒冷的冬天,马子超被分配到人民电影院担任经理一职。虽然已经过去很多年,但马子超还清楚记得,人民电影院放映的第一部电影,是1949年由东北电影制片厂拍摄制作的电影《桥》。“以现在的眼光来看,质量自然是差多了,但是从当时的实际情况看,不管是艺术性还是思想性都是很高的,最主要是人们开始有个体面的地方可以打发闲暇时间。”
当时,在马子超的努力下,人民电影院还引进了不少国外的影片,大多是苏联电影,尤其以英雄人物和战争题材为主。“当时经我之手上映的就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奥斯特洛夫斯基》、《卫国战争》、《列宁在十月》、《保卫斯大林格勒》等。”马子超还记得,刚开始放映电影的时候,影院里场场爆满。
评论 1
五月公主 2018-09-11
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