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首届青少年“四川历史名人书画传习”活动火热进行中
封面新闻记者 荀超
“君不见秦时蜀太守,刻石立作三犀牛。
自古虽有厌胜法,天生江水向东流。
蜀人矜夸一千载,泛溢不近张仪楼。
……”——《石犀行》
△赵晗初朗诵《石犀行》音频
提到都江堰,你一定了解过秦国蜀郡守李冰修建水利工程,历经2000余年而不衰的神奇。去年,四川省启动实施历史名人文化传承创新工程,首批四川历史名人名单中,李冰的名字赫然在列。作为传习四川历史名人文化的重要载体,由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四川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四川省教育厅、四川日报报业集团主办,四川日报、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承办,省美协、省书协、省青少年文联协办的2018首届青少年“四川历史名人书画传习”活动,正在火热进行中。有不少青少年选手,把李冰作为自己的创作对象,为其“画像”。
《李冰父子与都江堰》
秦昭襄王时期,李冰任蜀守,他继承了大禹在“岷山导江,东别为沱”的治水方法,又在古蜀王开明氏凿金堂峡治理沱江经验的基础上,集蜀人治水兴农业绩之大成,建成无坝自流引水灌溉工程都江堰,创世界水利工程之最,至今泽惠于民。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都江堰被誉为强农利国的“活的生生不息的长城”。
李冰父子带领广大百姓治理岷江水,历经数十年磨难,留下许多动人故事。选手在创作时,如何选好切入点、设置画面场景很重要。两年前,在国家博物馆铺陈出恢宏壮观的“中华史诗美术大展”上,四川著名画家梁时民、张跃进、李锛共同创作的中国画《李冰父子与都江堰》引发关注。作品不仅将烧山碎石、清理河道、运送石料、岸边立桩等治水过程呈现出来,还通过鱼咀处的汩汩河水,宝瓶口处的惊涛拍岸,描绘了大自然的壮美绝阔。画面中动静、纵横、黑白形成对比,齐奏出恢弘壮丽的乐章。
三位艺术家在创作
“历史画创作,就是讲好历史故事,但不能以故事填塞。因此我们选择了化故事为情思,再化情思为意象的艺术手法,让形象说话,让意象感人。”梁时民三人为此大量阅读《史记》等相关著作。且每年都要花几个月时间集中进行写生、研究和创作,并且为先秦服饰等问题请教相关专家。他们在都江堰细致观察各时段水流的变化,为了更贴近修建前的场景,还前往广元感受湍急的嘉陵江水,最终将不同时空的工作状况巧妙合理地组合在一幅画面中。
《李冰父子与都江堰》草图
这是三位艺术家五年“磨”一画的作品,他们从深钻历史典籍,到多次调查写生,再到反复修改打磨;从小稿到素描稿,再到正稿,最终“磨”出了这气势磅礴的史诗之作。“李冰作为蜀郡太守,任职期间忧于洪患,身体力行兴建都江堰水利工程,直到今天仍然润泽巴蜀大地。”梁时民等人通过作品,展示了远古四川人的生存状态和集体智慧,讴歌华夏民族勤劳勇敢的优秀品质。
艺术家创作有自己的理解和表达,作为青少年的你,又会用什么样笔触描绘“神”一样的李冰呢?下载封面新闻客户端,进入【我的】-【封蜜club】“2018首届青少年四川历史名人书画传习”,或者点击链接http://h5.thepage.cn/shufaApply/?&userId=NjY4NDM5j,或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报名参加。
评论 0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