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体育馆拆除时坍塌致3死 曾为地标建筑获多项奖

封面·底稿 2019-07-11 09:51 40918

坍塌前的深圳体育馆

封面新闻记者 李媛莉 关天舜

7月10日,深圳有雨。雨水一泻千里,在深圳市体育馆的屋顶上,哗哗向西冲,顺着边沿流成水幕。两天前,一场意外把这个屋顶扯成东高西低,倾斜度超过30°,屋顶的东沿,再也淌不下水幕。

根据深圳市福田区人民政府官方消息,7月8日上午11时40分,深圳市体育馆在进行拆除作业时,发生倾倒坍塌,致3人死亡。

倒下的体育馆屋顶,是90米见方的巨大屋架,重1600吨。从1985年起,落脚在此。

屹立逾33年,1600吨重物见证了什么?倒下那刻,它困住的生命经历了什么?7月9日至10日,封面新闻记者在深圳市寻找答案。

3人死亡 均是四川人

眼前一黑,再睁开,意识里仿佛眨眼之间。但仔细看看,王春(化名)确定自己没在深圳市体育中心的工地现场,身体陷在急诊室的病床上,他隐隐感受到脚背上的疼痛。

努力回想突如其来的灾难,王春始终不能拼凑出完整的记忆。直到铺天盖地的新闻传来,他才明白:死神夺走了工友的生命,自己在外围操作,幸而躲过一劫。

7月8日上午,一阵巨响从深圳市体育中心爆出,正在笋岗西路边上等候公交车的王倩,和同行的人都被吓愣了。寻声而去,才发现身后的体育馆跟平时不太一样,“有一边,完全瞧不到了。”王倩说,因为路边树木多,平时体育馆也是半遮半掩,但有边角露出。她还清楚记得,“有灰尘卷起来。”负责周边道路卫生的一个环卫工人告诉记者,轰轰的响声没过多久,就有警报声来了。

封面新闻记者从一位目击者处了解到,巨响是深圳市体育馆屋顶垮塌的声音,“西边整个压下来了,屋顶变成了斜坡。”据这位目击者说,救援力量很快锁定,有4人当场被倒塌的屋顶困住。

随后深圳市福田区人民政府通报,经过紧急救援和救治,最终有3人因伤势过重死亡,1人右股骨上段骨折。

通过多方信源求证,封面新闻记者获悉,此次事故中被困的4名人员,来自拆除项目施工方,均是四川人。

回避拒谈事发现场

8岁双胞胎姐妹永失父亲

7月9日上午,在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外科楼骨科病房,封面新闻记者见到了右股骨上段骨折的被困伤者。表明采访来意后,正在进行护理的护工立刻停下手中的活,冲出病房叫来了护士长。

护士长向记者表示,必须征得院办许可才能采访。随后,记者向院方有关责任人提出了采访伤者的意图。有关负责人回复称,“现在不接受采访,整个医院和病人,都不接受采访”。同时该负责人告知,根据医院规定,非伤者的亲朋好友,不能进入病房。

在医院,记者见到了前来探望伤者的两个工友。“我们也不知道当时发生了什么”“我们是老乡,过来看哈,也不了解情况”,当记者向对方询问是否了解事发现场的情况时,两人回避拒谈,只说“不知道”。

然而,当多名陪护伤者的其他人员靠近时,两个工友突然话锋斗转:“我的亲属在里面,他是生病住院,你说的啥子哦?”

“不是因为体育中心垮塌吗?”

“哪个垮塌住院,我不晓得哦,你是不是走错病房了?”

与医院相隔20公里,城北的殡仪馆空地上,8岁的双胞胎姐妹猜着拳,跨着步,因输赢而嬉笑。妈妈、爷爷、奶奶、叔叔、婶婶等人的凝重,两人并不都明白。

小姐妹不够明白的,是死亡,是把爸爸从她们身边永远夺走的死亡。

“她们以后怎么办?”奶奶每分每秒都在承受死亡带来的煎熬——她的儿子黄某,是深圳市体育馆坍塌事件中,最后一个宣布抢救无效死亡的遇难者。“他要是一下班就走,没有多待那么一会儿,就不会出事。”反复念叨的“假如”,成了老人亲手在淌血的心尖撒的盐,“他当时已经下班了的啊。”

封面新闻记者了解到,黄某是四川广安人,今年40岁,在粤务工多年,已买房安家在深圳。双胞胎女儿出生后,便把父母接到身边一起居住。与黄某的家庭情况相似,此次事故中的另一遇难者王某,生前也挑着“上有老下有小”的担子。

屋顶结构设计方式普遍且成熟

坍塌或因承重柱失去承重能力

一夜沉积后,7月9日的深圳市体育中心分外安静,新布置的塑料围挡将整个中心围得严严实实。围栏外,每隔数十米,增设有安保人员坐守;内部则停止了所有施工活动。

网络上的讨论,却还在继续。有网友认为事故发现,是拆除流程不规范,“拆得只剩几根柱子顶着,多危险”“为什么不先拆屋顶”;也有网友质疑建筑本身有问题。

封面新闻记者查阅发现,期刊《建筑结构》1991年第21卷内容,曾对深圳体育馆结构设计作介绍:深圳体育馆的屋盖为四柱支承变高度焊接空心球节点网架,下弦距室内地面19.35m。四根钢管组合柱(⌀530x6钢管)位于钢筋砼框架结构的外侧,柱上设置柱帽斜杆,像四把撑开的伞将屋盖稳稳托起。每个柱下为四根冲击成孔的灌注桩,支承于微风化岩上。1983年8月开始设计,1985年12月落成。

简言之,整个90mx90m的,重达1600吨的屋顶,用四根立柱就能牢牢撑起。一位结构专业的学者告诉记者,这种结构是极为普遍,且非常成熟的四支点网架,除了确保大跨度空间的安全性,其牢固性还体现在,绕开四个支点,拆除其他东西是可以的。“最常见的,比如加油站。”

同济大学出版社城市、建筑、设计专业出版品牌“光明城”有关负责人,在回应网友的猜疑时表示,从倒塌的角度分析,应该是建筑一侧的一根或者两根承重柱失去承重能力,导致屋顶的坍塌。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拆除施工参与人员告诉封面新闻记者,深圳市体育馆的拆除大约从一个月前开始,拆除过程严格按照专家论证的方式进行。但在拆除屋顶的过程中,经过论证的方式并没有一次性奏效,施工人员进行过多次尝试。“能感受到,屋顶结构很牢固。”这位人员猜测,应该是在多次尝试的过程中,发生了意外。

让路WTA

被拆体育馆曾多次获奖

已经33岁的深圳市体育馆,从“出生”那刻起,已注定不凡。

落成即获得全国优秀工程设计银奖,并获得建设部优秀设计奖、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创作奖、中国八十年代建筑艺术优秀作品奖等奖项。1989年,深圳体育馆在国际建筑师协会举办的“体育与娱乐设施优秀设计”中获得银质奖,是获奖项目中唯一代表中国的建筑作品。2009年中国建筑学会还授予其“建国60周年建筑创作大奖”。

坍塌前的深圳体育馆

在2018年拆除改造的消息释放之初,便引发了业内人士极大的关注。时至今日,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院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孙一民仍坚持宜留不宜拆的观点。接受封面新闻记者采访时,孙一民表示,除了要对事故原因进行分析,还强调,“我觉得事故原因不一定都是学术原因,我们需要更加关注学术问题,这个体育馆最大的学术问题是不应该拆。”

深圳市体育馆为何而拆?根据晶报此前的报道,从2019年开始,WTA(国际女子网球协会)年终总决赛将在深圳连续举办10年。为了给WTA年终总决赛提供一座匹配的现代化新球馆,同时以此为契机,全面改造更新市属的老旧体育场馆,深圳市体育馆迎来推倒重建。

根据深圳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的公开信息,招标人深圳市体育中心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去年就“深圳市体育中心改造提升拆除工程及建筑废弃物综合处理项目”和“深圳市体育中心改造提升项目拆除工程监理项目”两个标段,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分别选中深圳市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和深圳市华威环保建材有限公司、深圳市合创建设工程顾问有限公司执行项目。

坍塌事故发生后,封面新闻记者先后联系上述单位,希望进行采访。深圳市体育中心运营管理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回应,“关注福田发布(注:深圳市福田区人民政府官方微博),不再回复。”深圳市合创建设工程顾问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告知,目前公司正积极配合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积极调查事故真相。截止记者发稿时,仍没有得到深圳市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的公开联系人作出回应。

事故原因究竟是什么?封面新闻将继续关注。

本文由树木计划作者【封面底稿】创作,在封面新闻和今日头条独家发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