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在四川(3)|陆游家世③:陆游九世祖陆谊立下“耕读传家不出仕”的家训
陆轸一生追求学仙修道,辟谷炼丹。《嘉泰会稽志》中记载,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陆轸与数名方士从山阴县西30公里的延福院“肄业”,遇到天下大雪,断粮多日,眼看就只有被饿死了,陆轸“祷山神,明日获二麂焉”。
《嘉泰会稽志》中记载有陆轸的奇闻轶事(资料图片)
更为神奇的是,《嘉泰会稽志》还记载说,陆轸“辟谷炼丹,专汲此井用之。辟谷十余年,容鬓气力皆不衰。丹已八转, 忽变化飞去。”陆轸去世前,“乃洗炉钵水饮之,数日不疾而逝。”
陆轸喝醉了就把花插在帽子上
陆轸修仙的事,陆游在《家世旧闻》中有记载。陆轸早在集贤院工作时,就“已绝谷食”。“辟谷几二十年,然亦时饮,或食少山果。”喝醉了,就把花插在帽子上,也是一个性情中人。
陆游很是羡慕高祖修仙的生活。他在《溪上夜钓》中说:“少时妄意学金丹。”还在《古风·其三》中说:“平生学金丹,我岂斯人徒。啸歌醉自和,颜鬓老不枯。却后五百年, 烟雨钓镜湖。”
陆宰曾经给陆游讲起过陆轸的逸闻趣事。陆轸平日来往都穿戴长袍和腰带,出游和聚会饮酒时,喝茶结束后,才换下帽子、单衣,穿上便服。当时的士大夫大都戴帽子不暴露头巾,这是他们用来区别于布衣百姓的方法。
陆轸质朴耿直,最不擅长溜须拍马
陆轸性格质朴耿直,即使在宋仁宗面前,也不改变越地的口音。他在集贤院时,曾经乘着向宋仁宗奏事的机会,竭力陈述治理混乱局面使国家安定太平的道理。说得兴起,就用笏板指着御榻说:“天下奸雄,睥睨此座者多矣,陛下需好作,乃可长保。”天下觊觎这个皇位的奸雄太多啦,陛下一定要认真治国,才能长久拥有皇位。第二天,宋仁宗把陆轸的话告诉大臣们,说陆轸这个人真是质朴耿直。
因为质朴耿直,陆轸最不擅长溜须拍马,所以在集贤院枯坐了20多年,才得以外放为地方官,退休时还是吏部郎中的身份。
陆轸与孙沔(官至枢密副使)、庞籍(官至宰相)都是故旧好友。孙沔、庞籍显贵后,陆轸从不主动给他们写信,他们写信来才回信过去。陆轸在外地做官,回京述职,等到朝廷调任官职结束后,才去与孙沔、庞籍见一面就走。孙沔、庞籍派人去追赶,再怎么的也要吃顿饭再走嘛。有时,陆轸走得太快,追都追不上。
陆轸和欧阳修是亲戚。欧阳修在扬州做知州时,陆轸路过扬州。陆轸入境后,关吏把这事报告给欧阳修。欧阳修高兴地对儿子们说,陆长官来了,我感到很亲热。结果,陆轸连见都没去见欧阳修,就离开了扬州。
《嘉泰会稽志》中记载有陆轸的奇闻轶事(资料图片)
陆轸为官清正廉洁,任上为老百姓办好事
陆轸为官清正廉洁,在睦州任上,为老百姓办了很多好事。巧合的是,淳熙十三年(1186),陆游被起用为严州(宣和三年即1121年,睦州改名为严州)知州。到高祖曾经任职的地方为官,陆游自称“实继遗躅”。
在严州,陆游继承了高祖的风范,清廉有加,“觞酒豆肉,曷尝妄蠹于邦财。铢漆寸丝,不敢辄营于私利。”“朝先鸣鸡兴,夕殿栖鸦还。符檄积几案,寝饭于其间……岂无一杯酒,吾事何时闲?”
严州百姓为纪念陆轸的政绩,在当地的兜率佛寺旁为陆轸修建了一个祠堂,请陆游作记刻石。淳熙十四年(1187)正月,“备车旗仪物,奉陆轸遗像于祠,慰邦无穷之思。”
更为凑巧的是,陆游离世16年后的乾定四年(1226),陆游最小的儿子陆子遹也出任严州知州,为严州百姓做了一些好事,创办了钓台书院。在任期间,陆子遹将父亲生前的诗作编辑刻印了67卷《剑南诗稿续稿》(已失传)。
陆轸做官廉洁,“出入朝廷四十余年,终生未尝为越产。”到了孙子陆佃的时候,家境已经非常清寒了。
黄勇/文
【下期关注】
请看“陆游在四川(5)”。
评论 0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