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在四川(9)|陆游在南宋初期社会局势动荡不安中度过童年

封面区块链 该文章已上链 >

封面新闻 2019-12-03 19:55 113508

位于绍兴市平水镇寺里头村的云门寺,陆游曾在这里的云门草堂求学(资料图片)

陆游在四川(8)|陆游家世⑧:陆游名、字来源的“梦生”、“倾慕”两种说法

宣和七年十月十七日(1125年11月13日),陆游降生在淮河上一艘前往京城汴京(今河南开封市)的船里。当时,他的父亲陆宰正携家带口走在奉诏入朝述职的路上。当时时局的发展,没有给陆游提供一个安宁祥和的成长环境,他的童年是在社会局势动荡不安中度过的。

靖康之变中,随家人辗转流离

在陆游出生前两个月,即宣和七年八月,金国将领完颜宗望、完颜宗翰就向金国朝廷请求攻打北宋。陆游出生的那月,金兵兵分两路向北宋发动进攻:东路完颜宗望率军自平州(州治在今河北卢龙县)攻打燕山府(府治在析津县、宛平县,即今北京市大兴区一带);西路完颜宗翰率军从大同府攻打太原府。

相比西路军而言,金兵东路军进攻得较为顺利。靖康元年(1126)正月,完颜宗望渡过黄河,攻下滑州(今河南滑县),包围汴京。此时,陆宰一家应该在汴京城中,惴惴不安地等待着上天对他们命运的安排。不过,靠天是靠不住的,在汴京守御使李纲组织有力地抵抗下,金兵未能破城。

这时,老将种师道被起用,率领北宋当时最精锐的征西夏的边防军西军赶到汴京。完颜宗望撤到汴京西北远郊扎营,后来撤军。同年八月,金兵再次伐宋。闰十一月,金兵攻破汴京,俘虏宋徽宗、宋钦宗。

靖康二年二月丙寅日(1127年3月20日),金太宗下诏废黜宋徽宗、宋钦宗,贬为庶人,北宋宣告灭亡。史称靖康之变,又称靖康之乱、靖康之难、靖康之祸、靖康之耻等。

其间,大量百姓南逃。在这些人中,就有陆宰一家,他们辗转流离,终于逃回到了老家山阴县。但安定的日子总是短暂的,建炎三年(1129),金兵渡江南侵,宋高宗南逃,陆宰一家在山阴县也待不下去了,逃奔到了婺州东阳县(今浙江东阳市)。

这段经历,给年幼的陆游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他在《感兴》写道:“少小遇丧乱,妄意忧元元。”

陆游天性爱读书,非常用功

陆游6岁时,被送到当地乡校读书。9岁那年,陆游随家人回到山阴县,被送往云门草堂继续读书。云门草堂位于云门寺中,东晋大书法家王献之曾在这里隐居,云门寺在今绍兴市平水镇寺里头村。

在云门草堂求学的经历,是陆游少年时期重要的一段岁月,他在后来的多首诗中都提及到云门。在《予十许岁,即往来云门诸山,今复与诸子来,追念凄然》中,他写道:“经行犹记毙髦初,所至浑如过故墟。”在《云门道中》中说:“不须苦觅东柯谷,是处云山可寄家。”

受家庭影响,陆游天性爱读书,进入云门草堂后,更是勤奋读书,非常用功,“少年嗜学,讽读每至深宵。”除四书五经等必读书籍外,陆游还涉猎了很多学科,从文学历史到诗词曲赋,从天文地理到孙子兵法,从书法绘画到周易道教,从神农本草到医理治则等,他都喜欢读。

陆游读书达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他在《渭南文集·跋渊明集》中说:“吾年十三四时,侍先少傅(即祖父陆佃)居城南小隐(山),偶见藤床上有渊明诗,因取读之,欣然会心。日且暮,家人呼食,读诗方乐。至夜,卒不就食。”

12岁时,陆游开始写诗,自此一发不可收拾,到84岁时仍是“无诗三日却堪忧” 。即使到了病重的晚年,他依然写诗不止,存世诗作有9300多首,为中国文学史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

黄勇/文

【下期关注】

请看“陆游在四川(10)”。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