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梁波
11月初,北京进入深秋。室外最低温度,已低至0℃。
坐在距离清华大学不远处的一家酒店大堂里,曲燕双眼噙满泪水。
曲燕,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付林的妻子。
付林贪污科研经费和挪用公款了?曲燕说,她不信。
和曲燕一样,不相信这是真的人,还有案涉课题研究团队的核心成员张世钢、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江亿。当然,还有他的委托辩护人周泽律师。
依据北京市海淀区检察院出具的起诉书,付林利用职务的便利行使的两项违法行为,分别是他担任清华大学教授期间贪污了科研经费,以及担任能源所所长期间挪用了公款。
那么,付林是谁?
从山东到北京
“如果没被羁押,付林教授作为第一完成人的这项科研成果,可能已获得2017年度国家科技发明奖一等奖。”站在清华大学建筑节能中心三楼过道上,指着写有“全热回收的天燃气高效清洁供热技术”字样的展示挂画,因付林被刑事指控而缺席答辩,北京清华同衡城市规划研究院有限公司能源规划设计研究所(原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能源规划设计研究所)(以下简称能源所)所长边兵深感遗憾,“如果获得国家一等奖,付林教授即可以申报工程院院士了!”
11月20日,登录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官方网站,在教师队伍栏目,已被检方羁押20个月的付林个人简介,依然挂在网页上。
从简介看,付林的本科和硕士学历,毕业于山东工业大学。1996年,付林考上清华大学,于2000年获得博士学位。2000至2002年,付林在清华大学做博士后。2002年4月,付林留在清华大学任讲师。2003年12月,任副教授。2009年12月,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作为从其他学校进入清华大学读博士、博士后的付林,能在短短7年间,从讲师升为教授、博士生导师,他靠的是丰硕的科研成果。”江亿院士说。
付林长期开展城市能源系统节能减排增效方面的研究,主要研究领域为供热、天然气热电冷联供技术、城市能源规划方法。其科研成果“基于吸收式换热的集中供热技术”,曾获得2013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其作为第一完成人的“全热回收的天然气高效清洁供热技术及应用”项目,成果已成功应用于多个供热项目中。因为该项目的推广应用可大幅降低天然气供热系统能耗,降低NOx等污染物排放,对治理大气污染、缓解冬季雾霾意义重大。2015年巴黎气候大会上,“全热回收的天然气高效清洁供热技术”,作为全世界十项技术之一,代表中国入选了这次大会上的环保新技术展示。 项目获得2016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一等奖后,由北京市推荐参评了2017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根据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评审答辩规则,“原则上前三完成人(创新团队至少1带头人)均应参加答辩”。让人遗憾的是,由于付林被关押,其未能作为“全热回收的天然气高效清洁供热技术及应用”项目的第一完成人参加今年6月23日的国家科学技术奖评审答辩。结果,“全热回收的天然气高效清洁供热技术及应用”项目落选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2015-2016采暖季,付林及其团队研发的另一项技术“全热回收的烟气余热回收技术”第一次成功应用于燃煤电厂——济南北郊热电厂,实现了燃煤烟气降污及深度余热回收一体化。
2016年3月18日,由中国节能协会组织的技术鉴定及研讨会在济南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300余人出席会议,但技术负责人付林缺席,因为他已于前一天被海淀区检察院羁押……
能源所就是“付林工作室”
检方在起诉书中称,付林身为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供个人使用。
那么,付林在清华大学担任什么职务?
封面新闻记者注意到,起诉书所指职务,即在2011年至2014年间,付林曾任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能源规划设计研究所(以下简称能源所)所长。
所长权力大吗?
“付林担任所长的能源所,其实就是付林工作室。”现任所长边兵说,根据《清华规划院对建筑学院教师服务与管理规定》,其中关于“清华规划院为建筑学院教师对外提供咨询服务的窗口和工作平台,允许教师合理利用这个平台,承担横向科研与咨询活动,并提供优质服务”的总体原则,本着“个人建室,团队成所”的建室建所原则,付林于2004年带着他指导的学生,作为团队成员,在清华规划院平台下,建立了这个字数长达11个字的研究所。便于与市场接轨,学生们习惯性的把付林称为所长。
边兵还告诉封面新闻记者,在形式上,能源所是清华规划院的分公司,但能源所只是根据清华规划院开具的一张拨款10万元的证明而登记设立的,清华规划院实际上并未出资。能源所对清华规划院的经济义务,是“按规定比例上缴管理费”。而根据《清华规划院对建筑学院教师服务与管理规定》的“费用的管理”一节关于“设计费到账后,由规划院财务负责按规定扣除相关费用,并将剩余资金划入教师(工作室)帐户”、“账户内资金则教师本人全权支配”的规定,相当于付林工作室的能源所,实际上也相当于是挂靠清华规划院的由付林经营管理的“红帽子”个体企业。
2016年1月,能源所被清华规划院正式收编为“核心所”,这意味着能源所转正了。不过,付林却毅然辞去所长职务,专心教学和科研。“付林担任所长十多年,但他从来没有从能源所领过一分钱工资。”边兵说。
“四处碰壁”才自办公司
依照检方起诉书,付林个人曾控制着两家公司。一家名叫北京环能瑞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环能瑞通公司),法人是付林岳父母。另外一家是北京华清泰盟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清泰盟公司),法人是付林妻子曲燕。
付林妻子曲燕,对于丈夫的两宗罪,至今不信。
曲燕说,环能瑞通公司完全是为配合付林团队“利用电厂循环水余热的供热技术”试验而成立。但凡有市场资源和平台,这家公司也就不会成立。成立华清泰盟公司,是由于环能瑞通公司管理不顺,重新注册成立,并将环能瑞通人员、资源平移过来代替环能瑞通公司,并继续参与研发推广“利用电厂循环水余热的供热技术”的公司。
团队成员张世钢介绍,这项技术灵感于2005年在能源所承担济南市供热规划时,付林及其团队提出了利用热泵技术回收热电厂乏汽余热弥补城市集中供热热源不足的想法。这项技术要成功研发并付诸实践,必须要依靠热泵机组设备。但当时市场上的水源热泵机组,无论是设计参数还是运行调节方式,均无法与电厂余热和供热工况相匹配,因此,根据电厂实际工况研发专用热泵机组势在必行。
“付林是研究供热系统的,对设备仅知道原理而已。我虽然一直在研究设备,但也缺乏实际的设计、生产经验。”张世钢说,阻碍付林及其团队研发还有一只“拦路虎”:能源所是咨询、规划单位,既无法招聘设备设计、生产、运行人员,也没有经费,更没有相关设备的设计、生产资质和能力。
8月26日,付林从看守所给清华大学写了一封7页纸的手写体信。在信中,付林讲述了自己让家人成立公司的缘由。
2006年,付林和团队拟进行电厂余热供热技术研究,为该技术中的关键设备“吸收式热泵”寻找合作开发制造商的过程中,屡屡碰壁。因实在找不到合适的合作厂家,他和张世钢商议,决定成立一个公司,即后来的环能瑞通公司,对该关键设备展开研发。“公司最初明确有核心研发团队所有,但股权先由我岳父母代持。公司与能源所一带,作为我们科研团队两个平台,一硬一软,相互支持,为科研方向服务。” 付林在信中写道。
张世钢认为,环能瑞通公司成为团队除能源所之外的另一个筹集研究经费、建立研发队伍的平台,是研究团队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个公司对此后团队所发明的新技术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以肯定的说,没有这个公司,就没有我们现在的成绩。”
那么,付林是否利用职务之便,对两家公司有利益输送?张世钢认为,不仅没有,而且还“吃了亏”。
张世钢说,由于公司与付林具有“关联关系”,付林一直小心翼翼,尽量避免与能源所或清华大学有经济来往,必须有的时候,也总是让环能瑞通吃点亏。也是因为这种“关联关系”,在技术研发成功,市场前景广阔,可能带来巨大经济效益时,许多人开始垂涎欲滴,众多企业纷纷围拢过来想分得一杯羹时,付林却要求公司退出所有业务,所有在研发阶段与清华大学共同申请的、合法合规的专利,全部无偿转让给了能源所,所有业务、技术都转让给了国有公司。“尽管如此,这种‘关联关系’仍然为付林招来了非议,直至这次牢狱之灾,这是我们作为科研工作者出发之初,万万没有想到的。”
评论 4
青衫依旧 2017-11-23
费用是否私用。
沫沫洋洋 2017-11-23
得罪人了吧
妙妙柏晟 2017-11-23
大学中,骗科研费用,多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