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觉,是人类与生俱来且不可缺少的一种生理现象。人的一生中,睡眠占了近三分之一的时间。
或许你也听过“熬夜致百病”这句话。虽然这一说法可能存在夸张的成分,但睡眠的质量好坏与人体健康与否有密切关系,却也是不争的事实。
不过,对于不少人来说,要想拥有好的睡眠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有调查数据显示,从2013年到2018年,中国人的平均睡眠时间由8.8小时缩短到了6.5小时。2019年,81%的中国人的睡眠时间已不足8小时,接近6成的人通常在深夜11点到凌晨1点入睡。
睡眠障碍带来的一系列健康问题令人十分困扰,越来越多的人也开始重视睡眠问题。同时,各式各样的“经验之谈”、“偏方”也不断出现。
比如,通过睡姿可以看出性格、“分段睡眠法”睡得又少又好、褪黑素有催眠魔力……
以上说法几分真几分假?今天四川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就来和大家聊一聊。
01
通过睡姿可以看出人的性格?
网上流传一种说法:根据孩子的日常睡姿可以判断他以后会是一个怎样的性格,因为在睡眠时孩子完全是潜意识在作用。
睡姿包括大字型、蜷缩型、板正的睡姿以及侧卧型。
“大字型”的孩子比较乐观热情,头脑灵活,适应能力强;
“蜷缩型”像极了孩子在宝妈腹中时的样子,说明内心缺乏安全感;
“板正睡姿”的孩子长大后会循规蹈矩,还会有点固执;
“侧卧型”的孩子比较随和,能够简单的融入团体中,可是太容易相信别人,容易被骗。
乍一看,好像是这么回事儿。但在我们生活中,真的可以根据睡姿来判断人的性格吗?
相关研究数据表明,3-5岁的孩子一晚上平均每小时会变换4.4种睡姿,他们的睡姿通常是不固定的。目前,还没有任何有关小孩睡姿与他们性格之间联系的科学依据。
所以,根据睡姿判断孩子性格的说法并不靠谱。而且,孩子的性格在成长过程中可能会由于多方面原因发生改变,并不会因为他们习惯用什么样的睡姿而固定不变。
02
“分段睡眠法”睡得又少又好?
所谓分段睡眠法,是一种将人类习惯的单次睡眠过程分散成多个睡眠周期进行,以达成减少睡眠时间的睡眠方式。
每天只用睡4个小时,并严格执行分段睡眠法,即先睡2个小时,被闹钟叫醒后,保持1个小时的彻底清醒状态,再接着睡2个小时。这种方式既睡得少又睡得好?
实际上,或许有极少数人习惯于这样的睡眠模式,但不代表它适用于大多数人。如果盲目尝试,可能会破坏人体的昼夜规律,导致身心疲倦、焦虑紧张、免疫力下降等不良反应。
研究表明,成年人睡眠时间在6.5至7.4小时之间,死亡率最低,而少于4.5小时或高于9.4小时,死亡率明显增高。45岁以上的人,每晚睡眠少于6小时的,比睡七八个小时的人得心梗和脑梗的概率高200%。
对于大多数成年人而言,建议每天睡6至8小时为宜,睡太少或太多都不好。晚上9时至10时睡眠最科学,超过晚上11时睡觉就属于熬夜。
03
褪黑素有催眠魔力,是失眠者的福音?
褪黑素是由脑松果体分泌的激素之一。作为重要的睡眠激素,褪黑素是调节人体昼夜节律的遥控器,一旦分泌减少,可引起昼夜节律延迟,导致入睡困难。
一旦失眠,不少人会选择服用褪黑素来解决入睡难问题。褪黑素,似乎成为了失眠者的福音。
不过,并不是所有问题导致的失眠都可以通过服用褪黑素解决。
如果体内褪黑素分泌减少,那么服用褪黑素可以起到明显的作用,但如果是因为抑郁、身体疾病、饮食等原因造成失眠,褪黑素就“无能为力”了。
如果长期大剂量服用褪黑素,会造成低体温、释放过多泌乳激素导致不孕,还有降低男性生理欲望的副作用。
而且,褪黑素也并非适用于每一个失眠患者。
全球飞行,需要倒时差的人士、夜间倒班工作者、夜晚暴露于人工光源下的人,是可以短期服用褪黑素的,褪黑素分泌较少的老年人也可以适当服用少量褪黑素。但要注意,需要在医师的指导下服用。
对于普通失眠人群来说,不建议服用含有褪黑素成分的保健品,尤其睡眠不好或失眠的儿童和青少年。
所以,褪黑素不是万能的,它的“催眠魔力”也仅对部分人群有效。须知服用褪黑素只是一种辅助手段,更重要的是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现在,想必大家对以上的几种说法已经做到心中有数了,如果下次再听到,千万记得别当真。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文字综合自科普中国、科学辟谣平台
评论 19
人生拐点 2021-02-12
[得意]
人生拐点 2021-02-12
[得意]
fm1797808 2020-11-17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