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堂·年度作家候选|22岁女诗人余真:我所不能消解的,就是我必须写下的东西

封面区块链 该文章已上链 >

封面新闻 2020-12-23 11:03 37886

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

在即将送走2020的日子,阅读的安静和深度,依然给我们的灵魂带来最大的滋润作用。由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主办,封面研究院组织专家评选和发布的“名人堂·年度人文榜”已经连续举办多届,在出版界、作家圈、读书群人中影响越来越大。

在成都参加国际诗歌周的余真

随着2021年脚步的临近,“名人堂·2020年度人文榜”的盘点也如期而至!鉴于作家、作品评选的人文特性,为了评选更为独立、公正,选拔更精准、多元,在榜单评选的过程中,在“名人堂·2020年度人文榜”的盘点和评选中,我们选择了这样的评选程序:首先将 2020年内在封面新闻宽窄频道以及华西都市报" 当代书评 " 栏目上报道推荐的优秀作品和优秀作家名单,同时采纳来自出版界、图书馆界、书评人、爱书人的提名建议,最终精选整理出两个候选名单。第一个候选榜单是:“名人堂·2020年度十大好书候选书单”(40种,涉及到非虚构、小说、诗集);第二个榜单是:“名人堂·2020年度十大作家候选名单”20人。这两个候选书单将被送到中国作协副主席、著名文学评论家李敬泽,中山大学教授、著名文学评论家谢有顺,人民日报海外版副总编、著名作家李舫,四川省作协主席、著名作家阿来,四川省图书馆研究馆员、李劼人研究学会会长王嘉陵等5位专家手中,请他们担任专家评委,最终评选出“名人堂·2020年度十大好书”(10种),“名人堂·2020年度十大作家”(10名)。

人物小档案:

余真,原名苏惠,1998 年12月生于重庆江津,现居深圳。在2020•第四届成都国际诗歌周的众多参会诗人中,余真是本届诗歌周参会诗人中最年轻的诗人。早在2018年3月23日,当时不到20岁的余真,获得中国作协诗刊社2017年度“陈子昂诗歌奖”——“陈子昂青年诗人奖”,成为获得该奖项最年轻的诗人。她也被认为是重庆诗坛非常有潜力的后起之秀。

余真

孤独的女孩 为自然的美好不由自主地战栗

中国诗歌网与《诗刊》、《星星》诗刊等诗歌刊物合作,共同推出“头条诗人”栏目,每月分别推荐一位“头条诗人”。2018年12月的头条诗人就是余真。推荐语这么评价她,“余真属于那种有特殊语言天赋的诗人。在她的诗歌中,语言以一种磅礴又曲折的形式喷薄而出,在强烈的隐喻关联和倾泻的散文化铺陈中,她的诗歌显示了一种惊人的语言更新和再造的景象。”

一个22岁的女孩,她的诗是怎样的面貌?读余真的诗,我没有见到曾经流行的青春文学痕迹,也没有看到多么如花的少女心事。虽然余真是如此年轻,她的诗却如此娴熟老练,有着超出一般同龄诗人的天赋与成熟。在《焦虑 》中,我们读到这样的句子“这多么遗憾啊,如果你肯在早晨向你的邻居敲门/你就会发现他并不幸福,吃着昨夜的剩菜,妻子早已上班去 ”;在《冬天》里,看到她写“父亲出生在冬天。南方的急躁的冬天”;她写 《空山寂寂》  “我相信最仁慈的,必定是漫山的草木/他们如此深入,像一个动情的父亲”........如果再多读一些余真的诗,你会发现里面有一个曾经孤独长大的的小女孩。

四岁时余真,走进了乡村的学堂,一个只有两个年级的学堂,一个是幼儿园,另一个是至多教到三年级的学堂,三年级之后我们便只能去镇上上学了。在全校二十来个学生中,她是我们那个大队唯一的女生。“她们如此鄙夷一个小女孩儿的独特,不停地孤立那个童年时代的我。她们不肯跟我玩耍和说话。回到家里,迎接的便是家中的独处。父亲独自在外工作,祖母在那年去了外地陪伴病重的妹妹,而唯一在家的祖父在整日面对庄稼地后疲乏地早早睡去。我在童年里应该蓬勃躁动的语言深深埋在了那一个个看着屋顶天窗无法独自入睡的夜晚。”长大后的余真这样回忆往日的艰难成长,“对一个孩童而言极其漫长的成长,因为被排斥在群体之外而更加冗长。我不得不关怀这个偌大的世界,来给我年少时那一颗无从寄托的心找到一点自尊。”

大自然给了孤独的小女孩慰藉。她时常躺在松软的草地上,果实成熟的气味从四周的土中递来,“我会微微眯眼让阳光在视野里变成彩色的不可琢磨的线段。我时常像这样度过一个个无所事事的下午或黄昏,像我身旁那些我不知道名字的杂草野花那样,为自然的美好而不由自主地战栗。”这些都成为长大后的她写诗的丰富养分。

余真如今生活在深圳。虽然在节奏很快的城市,看似跟诗意好像离得比较远,但是这并不妨碍余真的诗意灵感降临,“不像其他题材,诗歌的写作,不需要你花费很大体力,它最大的一个优点就在于它很自由。只要有灵感,想写,我随时可以拿出手机在备忘录里写。”余真说,诗歌灵感来的方式很多元,“比如跟朋友聊天时,突然听到一句话,让我觉得有意思,就会成为我写诗的一个由头。”

“挥之不去的记忆,就是我的存在”

封面新闻:在你的诗歌中,田野,果实,花朵很常见。大自然在你的诗歌写作中,是怎样的存在?

余真:在童年时期,既没有朋友,亲人们忙于生活的时候,手下唯一的玩具、玩伴,似乎就是自然。是我内心无法割舍的图绘。

封面新闻:你曾提到,能启发你想要去写诗的灵感由头比较多,比如跟朋友们聊天的一句话,父亲说的某句话,都可以让你去用诗歌去表达出来。能具体展开谈谈,还有怎样的场景会给你写诗的冲动?

余真:我有好几首诗都来自于生活中的交流,《悲泣之生》里以我父亲口吻说出的那一句,在现实生活中也确实是由我父亲所说的,《问之三》里由我祖母所述的那一句,也确确实实是我祖母从她的长辈那里汲取到的生活经验。我在完成这两首诗的时候,主要的想法就是记录。我思,故我在。我那挥之不去的记忆,就是我的存在。地面上燃起的篝火,也会留下它的灰烬,我所不能消解的,是我有必要说出的东西,就是我必须写下的东西。这或许与文学与诗无关,但与我有关。

“我只是宅女之外,偶尔做一个作者”

封面新闻:深圳是一个跟巴蜀文化很不同的地方。作为重庆人在深圳生活,感受如何?那个城市给你带来怎样的诗歌灵感或者写作素材?

余真:除了觉得饮食清淡,其他还不错,尤其是天气。阳光常在的日子,最适合年轻人啦。我很少写城市相关的东西,可能是我更喜欢顾及小而美的东西。大的美真是让人失去欲望呢。

封面新闻:诗歌是语言的黄金,诗歌这个体裁,欣赏门槛也比较高,所以总体来说,影响力比较小众。你会考虑以后写一些长篇的文章,比如非虚构或者小说什么的吗?

余真:会吧,之前也写过童话什么的。希望自己丰富一点才好。多写写也没关系,写得不好就自娱自乐,我只是宅女之外,偶尔做一下作者。

封面新闻:优秀创作者需要沉淀、守住内心的寂静,但作品却又需要知音。这二者之间的矛盾,对您来说,该如何对待?

余真:实际上对我来说,是不存在需要知音这一点的,我可能永远对自己的表达感到无力,我也只是努力想了解我而已。我没有把文学、诗歌看得那么高高在上,对我而言这无非是和下飞行棋、搓麻将一样的,吃饭穿衣以外的个人需求。我只是一个在路上的普通人,还远远上升不到矛盾之类的高度。

“首先要真诚,其次要独特吧”

封面新闻: 谈谈你是怎么样的契机,开始了写诗吧?当时大概多大,在读几年级?你大学学的是什么专业?

余真:也没什么特殊契机,就是那时候正是博客论坛火热的时候,无意间读了几首现代诗,觉得挺有意思,就写了。当时十五六岁吧。大学学的是财务,完全无关。

封面新闻: 很多诗人都是通过阅读开始的诗歌写作。在阅读上,你的诗歌启蒙是哪些诗人,或者说,哪些作品对你的启发或者启蒙比较大?

余真:我读得比较随便,没有系统性地读过具体的某个诗人。影响了我的诗人很多,所以显得也没有谁对我造成了特别大的影响。

封面新闻:在不同人的眼中,诗歌审美存在着或大或小的差异。在您看来,一首好诗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余真:首先要真诚,其次要独特吧。

封面新闻:平时比较爱读的书是有怎样的特质?什么样的书最能带给你启发?读纸质书多些,还是电子书多些?

余真:我是个无聊庸俗的人,看的书挺随便的,会看童话,会看严肃文学小说和类型文学小说,会看漫画。就是一个正常的年轻宅女。至于启发,我认为这得分人,有的人就是不擅长阅读、发散思维,对于他们来说一则寓言远不如直接的教诲。我会对一些细节记忆深刻,无论是作品中的影像、台词或是人设。譬如《猫鼠游戏》里钞票飘出那一个镜头。书籍对我来说也是,碎片化的,只是无法释怀的部分会偶尔触景生情激荡出来。至于纸质还是电子,都挺好的,主要还是电子版,比较方便。

封面新闻:每天的日常生活时间是怎么安排的?对自己当下的生活世界满意吗?对自己未来的生活,写作,有怎样的期许?

余真:可惜给不出来一个诗意的回答。非工作时间,往往聊聊天,听听歌,看看动漫。顺便安利一下最近看的《无能的娜娜》。我是个容易满足的人呐,身体健康,亲人俱在,现在没什么不好。期许的话,希望自己不要变老,夏天不要晒更黑,身高再长两公分。

余真的诗:

小 叶 榕
春天它尽情茂盛,树下有永不知悔的
独白。我的心如晚霞浮动。
整个秋天,我都没能获取抵达树顶的
方法。这里逐渐失去日色的垂怜。
倦鸟们踏上疲惫的迷途。
没有得到面孔的风,一遍遍割下
它们深邃的绿意。
落叶们一遍遍怜爱,行路者的身影。

评论 2

  • 娜娜酱 2020-12-27

    读她的诗,先是惊奇,然后震撼!

  • 纹身小熊 2020-12-26

    我早早读过余的诗,更自我一些。我表示喜欢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