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国家级农科园的平台,园区“筑巢引凤”,以不为我有、但为我用的方式吸引一批大院大所入驻,园区科技底色日渐浓郁
借助位于成渝双城经济圈核心位置的区位优势,努力将内江园区建设成为双城经济圈中的农业科技创新高地、产业高地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扈永顺
进入2020年12月,在位于资中县的四川内江国家农业科技园(下称内江园区),起伏的丘陵路边,两旁整齐的树上挂满了将要成熟的血橙,树下是水肥一体化滴灌设施和土壤湿度监测设备,工人们正在林间忙着打理。
“我家就在那边的老场村。”顺着胡国超手指的方向,可以看到不远处的山坳中三两灰墙黑瓦民居点缀其中。
胡国超现年52岁,以前在外打工,2017年回家后开始在血橙标准化示范基地务工。他介绍,四川光辉好口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流转了4000亩土地进行血橙标准化种植,给村民们提供了工作机会。胡国超从小组长干到了区域经理,带领几个村民负责几百亩土地的农活,一个月能挣4000块钱,“年龄大了,在外不好找活干。现在家门口种起了血橙,血橙品质高不愁销路,我也跟着公司增收致富。”胡国超说。
除了在种植园务工,一些农户还自己承包起果园,通过栽培新品种、标准化种植,让血橙卖出了好价钱。在资中县,科技提高了血橙的含金量,越来越多的农户正靠血橙发家致富。
2018年,资中血橙获颁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小小血橙正给这一西部农业县实现农业现代化突围带来机遇。
从“不酸不要钱”到一斤卖十元
每年12月底,血橙进入采摘季节。这时天气转寒,也是一年中血橙花青素最富集的时候。
血橙被誉为“养颜佳果”“柑中珍品”,但在2014年之前,资中血橙还被当地百姓戏称为“不酸不要钱”。资中血橙原产意大利,于上世纪90年代初引入资中种植。多年来,由于品种老化,加之粗放管理,资中血橙品质并不高,也卖不上价钱。
转机发生在2015年。当年2月,科技部发文批准建设内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内江园区由省级农科园升格为国家级。
内江园区充分发挥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等平台优势,与全国科研院所合作,转化9个血橙新品种。新品种质量提高,还将采摘期从2个月延长到6个月。
资中县还建成1.6万亩血橙标准化示范基地,“先前种血橙,一亩地通常种129株,树木间距小难以采摘、日照不充分果实酸涩。农业专家指导我们一亩地只种56株。树少了,但每亩产量比以前还增加了,品质也有了很大提升。”翠溪血橙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再生告诉记者。
刘晓丽经营着一家136亩的家庭农场,她说,“质量上去了,网上一箱十斤装的能卖到100块。”
目前,资中县血橙种植面积达到27万亩、其中挂果19万亩,年产42万吨,种植面积与产量约占全省的80%、全国的60%。还先后带动重庆万州和四川自贡、眉山、资阳等地发展血橙种植近15万亩,发挥了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的示范带动作用。
园区“筑巢引凤”凝聚科技力量
内江市只有一所本科、三所专科学校,农业科技人才匮乏。内江园区升格为国家级农业科技园,为资中打造了一块金字招牌,吸引优势科研力量聚集。
内江市委副书记余先河告诉记者,2018年7月,资中血橙川渝合作专家大院建成,吸引四川省农科院刘建军团队、四川省植物工程研究院团队、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桔研究所专家团队入驻。当年,内江园区在46家园区中以优异成绩通过验收。
记者采访期间,遇到从重庆前来进行土壤采样的的中国农科院柑桔研究所副研究员洪棋斌,他正与内江园区合作培育11月份就能上市的血橙。“我主要是做品种培育,我们团队还有栽培、植保专家,大家在资中血橙关键生产期来的次数很多。”
专家带来的,还有更为先进的循环经济理念。例如金紫铺村将血橙标准化种植与现代渔业高密度养殖有机融合,探索生态循环养殖模式。记者看到,在村子的一处山坳内,十几口大水池从高到低呈一字型排列连接,水池内养殖有鲈鱼、鲶鱼,养鱼尾水在最低处的三个水池内依次进行沉淀、水生植物净化、白鲢鱼净化,最后再把净化过的水抽到山上灌溉血橙。这种循环经济既解决了传统养鱼水污染大的问题,又为血橙提供了营养物质丰富的灌溉用水。
据了解,目前的金紫铺村已发展血橙种植1000余亩,发展现代水产养殖500余亩,村子摇身一变成为“橙堡鱼乡融合发展示范园”。
四川省资中县银山镇的血橙果园(2020年9月26日摄) 江宏景摄/本刊
“100+N”体系助力园区走上快车道
内江市科技局副局长、内江园区管委会副主任刘明五向记者介绍,2019年时,园区还申请纳入科技部“100+N”开放协同创新体系全国首个试点,为园区发展带来了质的飞跃。
“100”是指科研院所、高校、园区、示范县市等10个方面各10个单位。“N”是指与N个金融、智库、知识产权以及相关部委涉农单位建立合作关系。“100+N”开放协同创新体系,旨在加强与100个创新服务主体联系,把分散的创新资源要素串起来,把更多投资者吸引到创新链上来,探索破解成果转化对接有障碍、项目基地平台人才引进难、创新要素集聚难的新思路、新路径、新模式。
科技部农村中心园区与地方科技处处长李宇飞告诉记者,2019年与内江园区签订战略合作备忘录后,农村中心先后推引16家高校、科研院所与内江园区开展深度的产学研合作,推动匡廷云院士(专家)工作站等协同创新平台在内江园区落地,支持园区参与“科技助力经济2020”重点专项和“百城百园”专项行动,推荐园区作为中国农业银行科技金融服务试点单位,园区承接科技成果转化水平显著提高。
在纳入“100+N”体系一年的时间里,各类创新主体、金融资本不断涌向园区,形成了加速集聚效应。
在“100+N”体系推动下,园区积极参与科技部金融创新试点和内江市金融综合服务示范区建设,各类金融机构累计向园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户授信6亿元,累计落地国省项目资金3.2亿元,发行专项债券3亿元,撬动金融资本近5亿元,引入社会资本投入园区建设近40亿元,实现了科技成果落下来、项目资金多起来、专家人才聚起来、高校院所科研机构与园区紧密起来、人气旺起来,园区的老百姓走在了血橙、黑猪、鲶鱼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致富道路上。
资中县投资促进服务中心主任陶睿告诉记者:普通粮食作物种植每亩地最多产出3000元,而内江园区年土地产出率每亩约2万元。
2019年资中县举办第三届血橙节 内江农业园区管理委员会供图
迈向现代农业“硅谷”
除了内江园区核心区得到科学管理的1.6万亩血橙,资中县还有近26万亩血橙需要提高品质、延长产业链,这成为资中县政府面对的又一项课题。
“以前喊周边种血橙的散户免费技术培训,他们也不来。只有让他们看到标准化种植带来的实实在在的效益,他们才会跟着改良品种、科学管理。”内江园区管委会专职副主任肖勇说。
在肖勇看来,这需要更多的农业带头人、企业起到示范带动作用。为吸引、培育更多血橙种植带头人,内江园区采取了种苗补贴、免费技能培训、电商营销培训等多项措施。
刘晓丽告诉记者,她原本对血橙种植一窍不通,在2018年流转土地种植血橙后,她积极参加政府组织的技术培训,由此变成种植专业户。“现在我家血橙便宜的也能卖到每斤6元。周边散户种植血橙,量小品质不可控,通常是以每斤2元左右的价格由果贩包园收购。两者收益高下一眼便知。”
一直在外从事电子通信行业的工程师蔡新国回到资中老家流转了900亩地,他向记者介绍,血橙种植前期投入很大,园区给了他种苗补贴,在土地肥力提升、机耕道路修建、滴灌系统建设等方面也给了补助,他现在已经全职在园区种植血橙。
资中新发地中心负责人贾贤东向记者介绍,现在普通农户种植血橙是粗放管理,投入产出比达不到1:1,血橙合作社大概能达到1:2~1:3,公司现在正引进新品种、流转土地进行标准化种植,投入产出比有望达到1:6,从而引导资中血橙产业升级,带动农户致富。
面对资中血橙精深加工的空白,内江园区计划开发血橙汁、果酒等产品。目前园区已经建成匡廷云院士(专家)工作站,重点围绕资中血橙加工、栀子黄色素规模化生产技术集成及示范等方面进行研究。2019年园区还与浙江大学、浙江工商大学签署《中国·资中血橙国际研发中心》协议,希望借助高校的专业科研团队,解决资中血橙加工中的各项难题。
“下一步,我们将更加重视科研院所+企业的合作,提高血橙产业附加值。”余先河介绍,2020年他们还借助科技部、财政部开展的“百城百园”行动,组织申报了血橙保鲜关键技术研发项目,希望与科研人员合作进一步解决血橙保鲜技术落后导致鲜果期短、效益低等问题。
谈到未来,余先河说他们有一个“硅谷梦”——借助内江园区位于成渝双城经济圈核心位置的区位优势,通过持续努力,力争把园区建设成为成渝地区现代农业的“硅谷”,成为农业科技的创新高地、产业高地。□
评论 0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