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
又一位文化人远行了。
据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文学资料与研究中心主任陈子善的消息,著名出版家、作家沈昌文于1月10日凌晨逝世,享年90岁。消息传来,国内出版界、作家圈纷纷表达哀悼和缅怀。
《三联生活周刊》前主编、作家朱伟在朋友圈也写道,“获悉今早,沈公女儿发现他在睡梦中安静地走了。老出版人,珍爱自己编辑生涯,他主编的《读书》,八十年代曾影响过很多人,是若摇篮。一辈子都在编辑岗位上乐此不疲,给他做寿还不到三月,安安静静,不打扰地走,也是福份。”
编剧史航发微博说:仓促拟一副挽联,纪念今天去世的沈昌文先生:知道难,弘道尤难,漏船载酒,刻舟求剑,先生此生大不易;读书易,做书不易,涸辙濡沫,餐雪履冰,举世今世粗知难。 ”
儿童文学作家孙卫卫发微博回忆他2011年在三联书店偶遇沈昌文先生:“上午到协和医院体检。体检结束已经快十一点半,想着回到单位也是吃饭,干脆利用中午休息时间去一下三联书店。在店内,居然见到了沈昌文先生。我就觉得这个人面熟,我说沈……沈老师好!他对我微微笑了一下,点了点头。他已经快八十岁了,看上去还是那么硬朗,背一个大的旅行包,不知道里面装着多少宝贝。他曾是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的总经理、《读书》杂志主编,但是店里的营业员,估计多半也不认识他。他看完书,背着包走了,和谁也不打招呼。也许,他们也认识他,只是把他当做一个常客。”
“沈公永远是我们的师傅。”出版人俞晓群与沈昌文深交多年,他说,后辈们与沈昌文的相处十分单纯,“就是精神上的追随,心灵上的认同。沈公给我们指出了一条路,一个文化人、一个文化商人应该如何走,应该如何做出版、做文化、面对读者。”
沈昌文1931年9月26日生于上海,毕业于上海私立民治新闻专科学校,1951年3月至1985年12月历任人民出版社校对员、秘书、编辑、主任、副总编辑,1986年1月至1995年12月,任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总经理兼《读书》杂志主编。其间,出版西方经典著作《宽容》《情爱论》《第三次浪潮》,出版蔡志忠漫画、金庸著作,在社会上引起极大反响。他主持下的《读书》杂志,被认为是“观念最开放、思想最活跃”的刊物,先后开设了冯亦代的“西书拾锦”,王佐良的“读诗随笔”,樊纲的“现代经济学读书札记”、赵一凡的“哈佛读书札记”等多个兼具文学性、思想性的专栏,使《读书》杂志成为中国知识界的一面旗帜。1996年1月退休后又发起创办《万象》杂志,策划出版《新世纪万有文库》等。
2019年上海书展前赶出的《八八沈公》中,为庆祝沈公八十八岁寿辰,他的旧识、好友、徒子徒孙奔走相告,收集了三十四篇关于沈公的趣事文章。在这些出版人、学者、媒体人的文字中,一个天真、狡猾、机智、幽默、随心所欲、放浪形骸的沈公形象跃然纸上。
那年上海书展,《八八沈公》在友谊会堂举办签售会,沈昌文向台下读者问好,第一句话便是“各位叔叔阿姨们——”然后道:“我出生于1931年9月26日,没想到还有机会来上海温习自己的生平,回忆自己在上海受到的教育。”
评论 5
李学君 2021-01-13
愿老先生一路走好
卓雅 2021-01-12
读书人
开心宝儿 2021-01-12
愿天堂里没有人与人的交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