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笨小孩!” 纪录片带你关注阅读障碍儿童

新华社 2021-01-28 19:40 28737

“在没有接触到学习的时候,他完全正常,非常可爱,和人沟通都非常好。上学一考试,全班下90的都没有,人家全是双百双百,他65!”

“孩子学习痛苦,我们教他也很痛苦,最痛苦的是不理解他为什么这样。”

“我问老师,她是不是笨啊?学习很费劲,真的是没有办法。老师说哪有笨的,就多努力吧!”

这是刚刚在央视纪录频道播出的三集纪录片《我不是笨小孩》中,三个孩子家长的苦恼与困惑。他们的孩子上学之前都是“别人家的孩子”,聪明伶俐,讨人欢心。然而,令人匪夷所思的转折出现在上学之后。

问题最初出现在识字上。无论看很多遍,写很多遍,依然记不住,读不出,更写不对,他们可以绘声绘色地口头描述一件事情,但是却没有能力将它们变成文字,因为识字困难,语文成绩很差;因为读不懂题,数学成绩不好;因为记不住字母的顺序,英语成绩也上不来……

△《我不是笨小孩》剧照:群晓在地上写作业

“这些孩子最常听到的评价就是笨、懒、不努力,家长因此痛苦不堪,老师感到无能为力,而孩子们日常面对的,还有来自同龄人的嘲讽,小小年纪就经历着外人难以想象的煎熬。”该片监制、北京师范大学纪录片中心主任张同道说。

其实,这是一群特殊的孩子,将他们陷入樊笼的是阅读障碍。阅读障碍是学习障碍的一种,发生率约为5%-10%,特指儿童拥有正常的智力、平等的受教育机会和正常的学习动机,却不能在学龄阶段顺利地习得阅读技能。对中国的许多家长和老师而言,这还是一个新概念,公众对此知之甚少。

据影片导演之一、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教师李瑞华介绍,纪录片《我不是笨小孩》是一部长时间观察阅读障碍儿童成长的纪录片,通过对三个阅读障碍儿童家庭三年的系统追踪跟拍,真实而深入地反映了他们的生存困境和成长变化,以及家长、教师和孩子们的不懈努力。

三年的记录,细致真实地呈现了家长的困惑、焦虑和冲突,同时也展现了他们直面困境,自我排解焦虑,陪孩子一同穿越至暗时刻,守护孩子的心理健康,在复杂的矛盾中寻求平衡之道的艰难过程。

△《我不是笨小孩》剧照:若汐考试不及格

《我不是笨小孩》在讲述主人公生命故事的同时,也为公众普及了相关科学知识。本片获得了长期研究阅读障碍问题的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舒华、李虹、邢爱玲等老师的学术支持,为家长和教师更好地理解、帮助这些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孩子,提供一份生动鲜活的影像参照。

这三个家庭勇敢面对摄像机,真诚无私地敞开了自己和孩子的真实困境和努力,以期唤起公众对这一特殊群体的关注与理解。

若汐妈妈说:“参与拍这部片子,希望能带给人们一些思考,帮助一些困境中的孩子和家长,我觉得是值得的。”

校校妈妈说:“希望更多人了解阅读障碍,能够甄别阅读障碍,特别是小学阶段。越早发现越早干预,越能减少阅读障碍给孩子带来的附加伤害。”

群晓妈妈说:“我希望大家不只是关注群晓的故事,而是关注阅读障碍儿童这个群体。”

△《我不是笨小孩》剧照:校校学习乐器

影片导演之一、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樊启鹏说,《我不是笨小孩》不仅仅是一部关于阅读障碍儿童的纪录片,更是一部关于教育、关于爱的启示录。

“究竟该如何对待孩子?如何面对孩子的不完美?爱与自由的界限在哪里?怎么做才算是对孩子最好的选择?这些问题不仅困扰着片中三个孩子的父母,也同样困扰着无数个家庭,或许它们并没有标准答案,但是片中三个孩子的父母的行动以及给孩子们带来的变化,生动阐释了爱和接纳是最好的解药。”樊启鹏说。

张同道说,《我不是笨小孩》是北京师范大学纪录片中心团队继《小人国》《成长的秘密》《零零后》之后,与心理学、教育学专家团队合作推出的关注儿童成长的纪录片新作,希望用纪实影像服务儿童教育,让温暖阳光照亮童年。

文字记者:白瀛

编辑:贾真

海报和剧照由创作者提供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