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多种藏语的社区女警官 利用语言优势开展社区服务

封面区块链 该文章已上链 >

封面新闻 2021-03-20 09:50 42251

封面新闻记者 钟晓璐

3月18日,是卓玛39岁的生日,跟从警以来的每个生日一样,她的这一天依旧是在岗位上度过。当天早上八点,卓玛来到警务室,开启了一天的工作,晚上近九点才回家。两个女儿为她特意准备的鲜花让她开心不已。

在马尔康市公安局工作的近7年时间里,城西派出所马江警务室民警卓玛利用语言优势开展纠纷调处、服务咨询、上门办证等贴心周到的服务,受到了社区居民的普遍欢迎。

借助双语优势 调解医患纠纷

卓玛是土生土长的马尔康人,嘉绒藏族,2006年6月从西北民族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双语)专业毕业时,她已经可以熟练使用安多藏语。让她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自己的语言优势会在日后的工作中派上大用场。

卓玛2006年7月考入阿坝县教育系统,出于对警察职业的向往,2009年,她通过全省招警考试考入阿坝县公安局。2014年8月,卓玛调入马尔康市公安局,2018年,她来到马江警务室出任社区民警。

作为阿坝州人民医院门口的警务室,医院门诊患者及陪护人员年平均达22万余人次,医患矛盾纠纷多,治安隐患大。

这些患者有80%来自青海、甘南、甘孜和州内“草地”四县,听不懂马尔康本地的嘉绒藏语。卓玛借助双语优势,长期走进医院调解医患纠纷、为群众提供服务咨询等工作。

2020年3月27日,警务室接到州医院保卫人员泽某的求助,说医院门口有人要打他,前来寻求帮助。卓玛带领警务室民警迅速赶到医院,看见一白色轿车停在医院入口处,旁边站着一名穿着藏服的中年男子正在和保安争执。

卓玛走上了解后得知,原来是一名来自道孚县患者家属尼某,准备将车开至医院院坝内,医院保卫人员不让进,由于双方语言不通,没有说上两句双方就发生了争吵。卓玛了解情况后,给患者家属讲解了医院对进出院内车辆的管理规定,并介绍了周边就近并收费相对便宜的停车场所,尼某连连表示理解并配合,一场纠纷就此化解。

多方奔走 解决儿童异地入学难题

卓玛警务室地处马尔康镇菜农一村“城中村”出租房屋聚集地村口,“城中村”租房的人员主要以务工和中小学求学人员为主。90%学生都是由老年人代管,缺少父母的陪伴及良好的家庭教育。

卓玛在走村入户时了解到,居住在辖区出租房屋菜农一村一进城陪读的藏族老阿妈已年近70岁,独自照顾三个孙儿、孙女上学,生活及其拮据。特别让藏族老阿妈发愁的是,马尔康市城区小学校的入学政策改革后,由于她们不是本地户口,两孙女上小学的事情一直都没有着落。

为此,卓玛了解相关政策后,跑前跑后备齐相关手续资料,为其办理了居住证,俩孙女上学的问题得以顺利解决。之后,卓玛还经常到她家中走访,关心三个孩子的学习及生活情况,并带去一些衣物及学习生活用品。

男子刑满释放无户口 民警多方调查为其落户

在开展“一标三实”工作中,卓玛特别关注辖区内的困难群体,得知刑满释放长达十几年的周某至今无户口时,民警通过多次实地走访,收集历史材料,核实了周某在十几年前涉案入狱,出狱后四处打工谋生,居无定所,生活极其困难,户籍问题没有得到解决。

于此,卓玛帮助周某向户籍部门提交了入户申请,很快,周某的入户申请得到了批准,有了本辖区的户籍身份后,周某申请到了廉租房和低保补助,并被安排到城市管理局当了一名环卫工人。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